登录 | 注册
探秘四方山南门广场怎样“吸水”
来源:
发布时间: 2016-12-08
发布者: 记者 蒋辉 实习生 谢亚琳

    去年,我市首次提出争取“海绵城市”试点并写入城市规划工作纪略,防止出现城市内涝。四方山生态公园作为我市海绵工程的试点,整个工程有哪些亮点,现在运转情况如何,给整个生态公园带来怎样的改变?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探访。

  高科技陶土砖,一分钟吸干一瓶矿泉水

 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,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、储存、渗透、净化雨水,补充地下水、调节水循环;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,并加以利用。

  去年,我市首次提出争取“海绵城市”试点并写入城市规划工作纪略。四方山生态公园南门入口——南门广场(占地面积95亩)是我市海绵工程试点,从2013年底动工建设,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集观赏、娱乐、健身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、开放式综合性公园。

  天气晴好的冬日,整个公园成为市民的休闲好去处。市民不知道的是,整个南门广场就像一块大海绵,广场内停车场铺设的陶土砖,绿地上铺种了厚厚的草坪。南门广场上的游步道宽1.5米,总长近2000米,大部分用透水的陶土砖铺设。

  6日下午,在四方山生态公园南门广场,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解了这种陶土砖“吮吸”雨水的能力。工作人员将整瓶矿泉水倒在铺设的砖上,不到一分钟,矿泉水便慢慢渗过陶土砖进入土层,砖面上的水迹不一会儿就消失了。“普通的砖透水效果差,雨水都从地表流失了,铺了陶土砖后,雨水渗入地表,都储存在土壤里,保证整个广场的植被生长需要,减少灌溉用水。”该工作人员介绍,只要下雨,陶土砖就开始吮吸雨水。

  为什么不用效果更好的透水砖呢?该工作人员表示,透水砖虽然渗水效果更好,一是不能承载停车的压力;二是下面的基层处理要求很高,成本是陶土砖的几倍,且其颗粒粗糙,冬季受冻后易损坏。

  不仅如此,整个南门广场停车位均铺设植草砖,对涵养水源也有很好的作用。

  南门广场犹如躺在一块大海绵垫上

  菊花展、音乐会、快闪活动……四方山生态公园南门广场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的光顾,业已成为市内很多大型活动的举办场地。

  记者了解到,水窖是四方山生态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关键所在,它充分发挥雨水收集系统作用,雨水经过沉淀收集后,用于喷泉用水和园林的日常养护。水窖直径30米、高2米,可储存千余立方米的雨水。而水窖上方的广场,铺的则是高科技可吸水的透水砖,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。南门广场犹如躺在一块大海绵垫上。

  在公园管理处提供的南门景区雨水收集系统鸟瞰图上,记者能清楚地看到,南门景区将山上的雨水倒流到U形渠,通过水渠汇往广场中心的大水窖(蓄水池),并将其储存起来。

  “雨沛时节,山上的地表水汇集到水窖,超过水窖1.2米的水位后,水会通过排水系统自动排走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整个广场在铺设时,每块砖之间都留有缝隙,保证下雨时广场上不积水,将水倒流到水窖里。

  一年节水5000立方米,相当于270户家庭年用水量

  据介绍,整个水窖的储存水主要用于喷泉、公共绿地养护用水。喷泉每运转一次,至少需要400立方米水,一般需拉40车,但在今年干旱的夏季很少用外来水,大部分由雨水收集系统储存的水提供,保障了喷泉正常开放。“我们安装有大型水泵,可将水窖内的水抽出,在满足喷泉用水的同时,用于景区一部分公共绿地灌溉。”该工作人员说,这样景区就形成一个小型的水资源循环系统,更加环保。

  这个雨水收集系统每年可为绿化养护节约多少用水?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自从景区建成后,水窖就没干过,即使在今年长时间的干旱天气里,水窖的储存水也未干涸,“一年至少节约5000立方米水。”

  一个三口之家每月一般用水15吨左右,一年约180吨,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,相当于270多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。

  清理沉淀物,大水窖每年“洗澡”两三次

  水储存在水窖里不会变质吗?落叶、泥沙会不会影响雨水收集系统的正常运转?

  “我们每年要给水窖‘洗澡’,确保干净。”工作人员表示。公园管理处每年会对大水窖进行至少2—3次清洗,工作人员首先用水泵将水窖内的水抽干,然后下到水窖内,对沉淀物进行清理,每次需要两三天。

  此外,整个南门景区的降水通过U形渠流入,经过沉砂池过滤,将落叶泥沙挡在外面;在水窖的入口处,还有碎石把最后一道关,确保雨水不带杂质流进水窖内。

  工作人员表示,南门广场的海绵工程是我市“海绵城市”的先期探索,就目前运转情况来看,效果比较明显,但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差距,还需要不断完善升级。

  该工作人员说,南门广场作为我市海绵工程和试点,相信有了这块“大海绵”,下大雨这里也不会“看海”。

  我市正编制海绵城市规划

  据了解,2012年4月,在“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”中,“海绵城市”概念首次提出;2013年,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: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,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,建设自然存积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。

  从2015年起,全国有北京、天津、武汉、青岛等数十个城市被确定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,部分城市还获得中央财政支持。德国、瑞士、新加坡、美国等国家,从20世纪末就开始了科学系统的海绵城市建设。

  为贯彻落实“尊重自然,顺应自然”规划理念,保护水环境,修复水生态,保障水安全,实现“一江清水、永续北送”,今年以来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要求,市规划局正抓紧编制海绵城市规划。

  在总规划的指导下,做好与地下管廊、排水防涝、湿地绿地、山体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,科学论证、校核;论证确定海绵城市示范区,根据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,选择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丰富且近期可实施的区域作为启动区,采用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工程措施,落实技术指标要求。

  此外,还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规划管理程序,实现全程引导;结合十堰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,编制海绵城市总体规划,通过全域规划,优化“山水林田湖”生态格局,建设全域景。


打印 | 关闭 |收藏